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6章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听完老头子的解说,周围的人纷纷露出了愤慨的神色。

“这些读书人真的是,明明就是他们的不对,还要上门来寻咱们县尊老爷的不是。”

“就是就是,看他们一副倨傲的模样,难不成还敢在公堂之上难为咱们大人不成?!”

“可怜的女娃哟,明明是小康之家,结果招了这么一个白眼狼,如今身陷囹圈不说,还要被人千刀万剐。”

“是啊是啊,那个袁老头子现如今就在咱们县城里租赁了小铺子,就卖一些糖水养家糊口,看起来是一个很和善之人,偏偏遇到了这等事.”

“所以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妖魔鬼怪在庙堂,还好大明朝还有咱县尊老爷这种好官,陛下和太子殿下也是仁慈之君,要不然这大明朝跟残暴的前元又有什么区别?!”。

“哼哼,这些穷酸秀才们可真狠,竟然对一个柔弱女子这般狠毒。”

县衙门口的百姓们议论纷纷,纷纷对这件事表示愤慨。

还是那句话,他们本身就是弱者,所以对更弱的人会更加同情。

这就是人性。

善良的人性。

孟子说过,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却提出了相反的理论,则是‘人之初,性本恶。’

但是这两位先贤都还是太片面了。

人性真的是很复杂很复杂的东西,只用简单的善与恶根本没办法来形容。

再恶的人,偶尔也会做一件善事,或许这件善事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再善良的人,一生中也避免不了做一件恶人,或许着舰恶事也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不过同情弱者却也是人的本性。

叶瑾抓住的就是人性的这个弱点,所以才会把袁秀英一案的细节全都刊发在报纸上,引发了整个大明朝底层百姓的同情。

或许一个两个底层百姓的同情根本起不来任何作用。

但是如果是一县、一府、甚至是一国的百姓的同情呢!?

那么量变就能够引起质变了。

不远处,那十几个敲响鸣冤鼓的国子监监生自然也听到了百姓们的议论和愤慨声。

他们的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

不过这些人不知道是害怕激起民愤,还是不屑,总而言之他们对周围暗戳戳的咒骂,以及阴阳怪气的指责有些无动于衷。

李文忠和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