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13章 日不落帝国的解体,对抗这背后的庞大阴影

“阿鼎,你需要多少投放资金?”

鲍玉港一脸坚毅道:“不管是多少,我个人出一半。”

“哪能让你出呢!”邵维鼎摇头笑道:“我在全球投放广告,有一半的目的是为了我旗下的品牌。”

“而且,这另一半纵然是为了港岛,这钱也不能让你来出啊!”

“那你是想?”鲍玉港有些疑惑,搞不清楚邵维鼎的目的。

“港府!”邵维鼎义正言辞道:“港岛纵然现如今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是他们每年从我们拿走了多少钱?”

“现在是时候出点血,为港岛做一做贡献了。”

港英政府历经二十八任港督。

麦理浩之前,港督都是由英国殖民地部的官员出任。

这些从殖民地部出来的官员,想着的并不是好好治理所在殖民地,而是在这片土地上盘剥,肥了他们的口袋,为大英帝国进行输血。

维持殖民地的和平与稳定,只是方便他们捞钱罢了。

1971年,麦理浩上任,这位港督却是外交官出身。

英国政府用他的目的,很简单。

改善港岛的治理环境,提升英政府在港岛民众间的形象。

可以说,也正是从麦理浩开始,英国人才算是认认真真想要治理好港岛。

在他的治下,廉政公署、九年义务制教育、十年建屋计划,设立郊野公园、兴建地下铁路等等政策得到了推行。

直接或者是间接助推了港岛的经济起飞。

1975年的时候,英女皇伊丽莎白二世甚至于第一次来到了这片她从未涉及过的土地。

仿佛接见她的子民一般,在港岛各地参观。

还真别说,这一招十分有效。

英国政府在港岛的形象开始变得正面。

后世伊丽莎白二世死的时候,不少港岛人上街哭坟,痛哭流涕者不在少数。

为什么短短几年间,英国的外交政策发生这么大的转变?

原因很简单,因为二战时为了能够拉美国参战,英国被迫签订了自愿放弃海外殖民地的协议。

二战结束之后,直到六十年代末,英国的殖民地纷纷独立。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就这么被解体了。

港岛虽然说弹丸之地,但是对于那时的英国人来说,却也是弥足珍贵。

所以,他们大改外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